沒有大牌明星領銜,也不是名聲響亮的天團加持,音樂劇《灰姑娘不丟玻璃鞋》卻有著格外親切的幸福氛圍,讓演出與觀賞的人都覺得「很療癒」!實際上,這也是研究藝術治療多年的導演陳麗娟製作此劇的初衷,她說,「音樂是溫柔的,情感是展開的,在缺憾或危機裡感覺到被安撫,最後是童話的happy ending,就是一種療癒。」 陳麗娟說,可融入音樂劇中的療癒性元素很多,比如服裝設計中衣服的顏色、造型,或不同角色的音樂旋律,都可透過視覺與聽覺的心理影響讓人產生安全感,讓演出角色充滿自信,也讓觀賞者產生信任感。 除了療癒,還有夢想。陳麗娟認為,每個人都有夢想,將值得實現的夢想都集合在一起,就成為大夢想,「所以我們開始有了設計團隊、贊助團隊,然後《灰姑娘》產生了。」希望幫助清寒、身心障礙或曾遇過挫折的人走出來,所以《灰姑娘》演員除透過全國徵選專業演出者,包括台前、台後,也邀請弱勢者甚至遊民及更生人接受培訓,參與音樂劇的工作,「對於弱勢者或遊民,不是直接給他們食物,而是透過藝術參與,讓他們重新找到生命的價值。」 擔任此次服裝設計的楊雅晴說,「我常想到吳念真導演的一個公益廣告《Be a Giver》,就是把知識拿來奉獻與幫助別人,所以,培育弱勢孩子的工作坊,除提供夢想的舞台,也創造就業的機會,培訓計畫是陪伴並培育孩子們,給他們一些夢想與希望。」公益贊助人屏東縣方舟全人關懷發展協會理事長李清聖,除感謝此劇在屏東首演,並加碼公益演出,更表示,「我自己也是屏東家扶中心扶養長大的小孩,我知道他們後續也有一些培訓的平台,對家扶清或寒學子來說,是一種契機。」 《灰姑娘不丟玻璃鞋》也首度嘗試現場即席手語翻譯,「讓所有來看戲的人,無論視障或聽障,都能聽得懂也看得懂,知道在演什麼。」1月19至21日,在台北國父紀念館演出。